消費行為是一種信心程度的展現
常被顧客尋求建議,被問及:"品揚,你認為XX案子如何?是否可以買?"。我的回答是:"你是要自住還是投資?如果你是自住,房子有符合你的需求,且價位也可負擔,那就買吧!"。
但這般的回覆,顧客似乎聽得不是很盡興,他們可能很期待我表態"支持"還是"不支持"。
但坦白說,每個人的購屋需求不一,我喜歡的房子不見得是符合你需求的。與其直接給你非0即1的答案,不如把將來持有這間房子時,你可能會面臨的缺點都跟你說。如果你聽完缺點後,並不覺得那是個問題,那我認為你可以買下它!
有些人專買寶佳機構的房子,看準寶佳建案具"區域地板價的優勢",只要市場一直有需求,就不怕沒人買;而有些人專買品牌建商的房子,雖然持有成本較高,但屋主篤信"唯有價值才能創造價格",終究能吸引手頭較寬裕的買方購買。
選擇的本身並沒有對錯,是自己對於房子的信心程度高低,影響了自己對房子的價值認定。